“微切口”手术助老人看清世界
转自:嘉兴日报
■图/文 荣轩
去年12月中旬,在浙江省荣军医院眼科门诊周坚强主任的检查室里,四位白内障患者刚结束手术后第一次检查,检查结果令他们非常满意。
希望之光促相遇
带着对光明的渴望,他们一起走进浙江省荣军医院眼科诊室。据了解,他们中有同村乡亲,有因之前成功治疗过一只眼睛,现带着对另一只眼睛的期盼再次来到这里的医院老友。病情千千万,他们先后走进手术室理由只有一个:对荣院的信任!
据了解,四位患者因为经常看电视,并且时常暴露在阳光下,后感觉视力越来越模糊,严重影响了正常劳动生活。后经详细检查,确认他们患上了白内障。
周主任表示,这种病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,而具体治疗时间、方式需根据患者生活、学习、工作等用眼要求而定。
展开剩余62%对症下“术”燃希望
周坚强指出,要恢复正常的视力,手术是关键。他向患者们详细解释了,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+人工晶体植入术”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,四位患者在了解到手术能够帮助他们重见光明后,毫不犹豫地表示:“只要能看清,我愿意!”
手术后,四位患者在检查时激动地表示:“看清了,真亮!”他们终于重见光明!重新获得清晰视力后,原本因为视力问题而无法进行的日常活动,如今都能轻松应对,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,笑容重新回到他们的脸上。
周坚强表示,手术后3~7天,患者的平均视力可在0.8~1.0以上。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关注白内障,尤其是老年人群体,定期进行眼科检查,及时发现和治疗白内障,是保障视力健康的重要措施,也让“银发族”能够享受更加健康、幸福的老年生活。
这个疾病影响“视界”
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年龄相关人群,作为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,白内障主要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。晶状体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,好比照相机镜头里面的凸透镜,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代谢发生变化后,晶状体蛋白质会变性而发生混浊,这时眼睛里的镜片像起了雾变了质,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功能下降,称为白内障。
白内障并不是老年人的“专利”。白内障最常见的是老年人称为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”,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老年人易得。在糖尿病、光辐射、某些药物、外伤、多种理化因素、眼内炎症病变、先天遗传等因素各年龄阶段均可以出现。因此,晶状体混浊,形成白内障,继而导致视力下降、对比敏感度下降或者合并有眩光、单眼复视、眼胀眼痛、视疲劳等症状均可诊断白内障。
现手术是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式。目前,广泛开展的手术为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”,其有以下优势,用时短,整个手术过程约5~30分钟;切口小,角膜缘的切口不超过2.6毫米;几乎不出血;恢复快,术后第二天即可显著提升视力,不影响生活和美观,注意眼部卫生和休息,避免挤压揉擦眼部,按时复查即可。
发布于:北京市